近幾年,在成本上漲、環保形勢嚴峻、同質化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印刷企業的經營之路并不好走。但是有這樣一家企業,她和她的兄弟公司,2018年的訂單紛至沓來、源源不斷。她就是業內小有名氣的上海耀科印刷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耀科”)。 耀科的掌舵者吳光輝,這位來自香港的紳士,含蓄訥言可能是你對他的第一印象。只有進一步了解,你會發現,當他談及自家產品和企業發展模式時,目光如炬、滔滔不絕,這絕對是一位運籌帷幄,身經百戰的行家里手。 吳光輝與印機行業的不解之緣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情緣印刷 1998年,吳光輝留學歸來,進入上海亞華印刷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華”)。并非機械專業出身的吳光輝從學徒工做起,在質檢部跟著老師傅下車間,一步一個腳印地學操作、跟流程。當然,吳光輝的才華絕不止于此。 2000年,吳光輝開始負責亞華的外貿業務,眼光獨特、敏銳果斷,他的印后機械征程正式拉開序幕。 國外培養的視野和格局,使吳光輝深知參加國際展會的重要性。2000年的德魯巴印刷展,多是德國本土展商,其他國家展商寥寥無幾。在吳光輝不斷地內外交涉、統籌運作下,亞華終于在2000年的德魯巴印刷展,拿下了三個展位。有志者,事竟成,亞華的外貿業務也藉由這個契機得到爆發式增長,2000年其外貿不到400臺,2002年出口量超過1200臺。 亞華的國有控股方為上海電氣,在合作的過程中,胸懷抱負的吳光輝,慢慢有一些不同的理念,“上海電氣在經營中格外重視業績,關注指標,把全部力量放在研發新品與尋找專利上,這本沒有錯,但我更信奉借力發展比單打獨斗強,對外合作比閉門造車更容易創造價值。” 種種原因,讓吳光輝最終決定離開亞華。在沒有廠房的情況下,他從零開始,開疆拓土,建立自己的事業版圖,上海耀科自此誕生。 耀科的英文名字“YOCO”,是英文“YOUR COOPERATION PARTNER(你的合作伙伴)”的縮寫,一段段合作匯聚勢能的佳話就此書寫。 2002年,另起爐灶的吳光輝,大刀闊斧,迅速和日本著名自動模切機制造商日本株式會社飯島達成合作意向,從日本飯島引進全自動模切機和全自動燙金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部套,成為日本飯島在中國獨家授權的生產商和銷售商。 自此之后,耀科更是有如神助,攻城略地,搶占一個又一個戰略高地。2004年,耀科與世界飛達制造商德國麥貝格公司合作,為公司所有設備配備先進的麥貝格飛達;2005年,與日本模切機生產商日本日光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并取得日本日光全自動模切機和全自動模切燙金機獨家生產權和銷售權;2008年,與貼窗機發明者德國高曼公司合作生產貼窗機;2010年,與日本田邊國際株式會社成立合資公司,制造用于瓦楞紙的大型瓦楞彩盒糊盒機,同年,促成麥貝格(上海)成為集團成員;2013年,和歐洲頂級卡紙糊盒機制造商——意大利維加集團合作生產銷售糊盒機;2014年,攜手深圳現代東科共同獲得瑞士史丹利蒙技術公司覆膜設備的品牌使用、生產制造和全球銷售權……可以說耀科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國際合作史”。 其中,耀科的模切和燙金產品經由日本日光工程有限會社的正式授權,引進其技術和主要部件,于中國生產制造、向全球銷售。幅面涵蓋從最小600mm×450mm到最大1820mm×1220mm等多個機型,適應銅版紙、卡紙、瓦楞紙、工業紙及塑質等承印物;而糊盒貼合產品同樣具備機型多樣化,幅面最小620mm、最大3200mm,適合卡紙、塑質、AB瓦楞成型紙等特點。 除了和眾多國際品牌合作之外,吳光輝還是一位“點金手”。2013年與北京征圖新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生產檢品機,“當初發現這家公司時,他只有三個年輕人。”吳光輝堅信檢品機的廣闊前景,并當機立斷,入資合作,連續四年在耀科的展位上聯合展示推廣。時至今日,征圖的業務范圍早已不局限于印刷機械行業,而是加入了手機屏檢測等新生業務,華為和富士康都是其客戶。而耀科和其他,諸如東莞日通、深圳世恒以及鹽城東科之間的合作案例,更是不勝枚舉。 吳光輝可以說是一位“品牌整合”高手,通過合資、收購、品牌授權、聯盟等多種方式,完善自有品牌,借力多品牌,整合資源,在技術、品牌、銷售等維度全面開花,完成自己在國內外市場的戰略布局,而眾多國際品牌愿意向其伸出橄欖枝,一方面得益于吳光輝縱橫捭闔的能力,另一方面更是看中耀科大有可為的發展潛力。
|